有效教研之集体备课:破解痛点,提升实效
2025年11月4日,我校特别邀请江西金太阳教育集团的申洪兵老师莅临指导交流,本次活动聚焦“有效教研之集体备课”这一核心主题,为我校教研工作精准赋能。

在教育教学的探索之路上,我们始终萦绕着两个关键追问:课堂教学理论的源头何在?课堂教学方法的活水何来?答案的密钥,恰恰藏于高效的教研实践之中——而集体备课作为教研工作的核心载体,正是破解这两大难题的重要抓手。遗憾的是,当前集体备课仍存在诸多现实痛点,其价值未能充分释放,亟需找准方向、全面优化升级。
一、集体备课:那些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
提及集体备课,不少教师会陷入“看似热闹,实则无效”的困惑,这些突出问题正在制约其价值发挥:
1. 流于形式无实效性:备课过程走过场、走流程,缺乏深度研讨,最终成果无法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;
2. 经验主义缺少反思:过度依赖老教师的过往经验,忽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实践的反思迭代;
3. 零打碎敲无系统性:备课内容零散,缺乏对学科知识、教学目标的整体规划,难以形成完整体系;
4. 一案通用缺乏个性:照搬统一教案,忽视班级学情差异、教师教学风格特点,无法实现因材施教;
5. 各自为政忽视合作:教师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协作,集体智慧难以凝聚,备课沦为“单兵作战”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部分学校的集体备课陷入“制度在纸上、管理在会上、行动在嘴上”的尴尬境地,政策要求与实际落实严重脱节,未能真正发挥教研赋能教学的作用。

二、集体备课提升:时代呼唤与现实必然
集体备课的转型升级,既是政策导向的要求,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迫切需求:
1. 政策指向:从“知识”到“素养”的进阶
教育改革的浪潮中,教学目标正经历从“知识立意”到“能力立意”,再到“核心素养立意”的深刻转变。这要求集体备课必须跳出传统框架,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,实现教学质量的本质提升。
2. 三类教师将面临落伍危机
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,固守旧有模式的教师极易被时代淘汰:
- 只教教材,不懂得挖掘知识背后的育人价值;
- 不与时代接轨,忽视教育技术、教学理念的更新迭代;
- 单打独斗,缺乏合作意识,难以适应集体教研的发展趋势。

三、集体备课实效提升:核心策略与实践路径
要让集体备课真正“活起来、实起来”,需把握两大核心维度,落实具体策略:
1. 树立规划意识,筑牢备课根基
集体备课绝非“临时抱佛脚”,需立足长远、系统规划,明确四大核心方向:
- 学科规划:紧扣学科核心素养要求,梳理知识体系;
- 学段规划:衔接不同学段教学目标,实现循序渐进;
- 教研规划:结合教研重点任务,精准破解教学难题;
- 发展规划:贴合教师专业成长需求,提升备课能力。
2. 优化集备策略,聚焦“研、定、备、统”四步走
高效的集体备课需遵循科学流程,通过“研、定、备、统”四步闭环,确保实效落地:
- 研:深入研讨教材教法、学情特点、教学重难点,明确备课方向;
- 定:确定教学目标、教学思路、教学环节,形成统一共识;
- 备:分工协作完成教案、课件、作业设计等具体内容,兼顾共性与个性;
- 统:汇总备课成果,统一教学核心要求,同时保留教师个性化教学空间。

集体备课不是简单的“凑在一起备课”,而是凝聚集体智慧、破解教学难题、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。唯有正视问题、紧跟趋势、落实策略,才能让集体备课真正摆脱形式主义,成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支撑。
